
金秋十月,广州的夜晚被好莱坞的星光与爵士乐的韵律点亮。10月21日至22日,奥斯卡获奖影片《爱乐之城》(La La Land)电影交响音乐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温情上演。
影片原作曲家、两届奥斯卡奖得主贾斯汀·赫尔维茨(Justin Hurwitz)首次执棒广州交响乐团,为大湾区观众再现了一场融合光影与音乐的视听盛宴。这既是一次对银幕经典的重温,也是一场跨越艺术形式与地域文化的对话。
音乐共振:作曲家、乐团与观众的“能量场”
对许多观众而言,由原作曲家亲自指挥《爱乐之城》现场配乐,是此次演出最令人心动的亮点。赫尔维茨以细腻的旋律、精妙的爵士和声,为电影注入灵魂。而这一次,他将音乐从银幕背后带到观众眼前。
谈起与广州交响乐团的合作,赫尔维茨毫不掩饰他的赞赏:“广交是一支了不起的、世界级的乐团。”他表示:“我不常有机会与如此水准的乐团合作。他们不仅准确演奏每一个音符,更将自身的情感与理解融入音乐,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。”
在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看来,此次合作既是对乐团专业能力的认可,也是一次艺术表达的新尝试。“在广州办这样的音乐会,我相信广交是不二之选。”作为《爱乐之城》的影迷,陈擎指出,以电影交响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演绎对乐团而言十分新颖。“我们有演奏电影音乐会的经历,但这次是真正意义上‘在音乐厅里看电影’——画面与现场演奏同步,带给观众的是沉浸式体验。”
他也坦言,这种形式比传统演出更具挑战。“一般的现场音乐会常有自由发挥的空间,但电影音乐会必须严格匹配影像节奏。”他以片中经典的踢踏舞场景为例,“舞步本身就如打击乐,音乐若稍有错位,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”这种“分秒不差”的演绎,考验着指挥与乐团之间的默契,也展现出广交在跨界演出中锤炼出的专业素养。
“排练非常顺利。”陈擎表示,“广交作为职业乐团,长期参与各类跨界项目,我们对这种演出模式非常熟悉,也始终以开放态度拥抱多元艺术形式。”
而在舞台的另一端,赫尔维茨虽背对观众,却依然能“听见”现场的共鸣。“观众非常棒,我能真切感受到那股能量。”他说,“我听到笑声,有时也听到啜泣。”他将这种观演互动视为一种能量的流动:“我享受这种无声的交流。在广州,我确实感受到了。”
原作曲家与广州交响乐团梦幻联动!《爱乐之城》电影音乐会走进广州
遇见广州:绿意、善意与三千年文明的回响
首次造访广州,赫尔维茨用三个词勾勒出他对这座城市的印象:“绿意盎然”“人民友善”与“历史深厚”。
“广州非常绿,像热带城市,街道两旁树木葱茏。”他提到音乐厅外那棵数百年树龄的古树,“巨大的根系深深扎进土地,那种生命力令人着迷。”
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广州的人情味。“尽管语言不通,但我能感受到人们的善意。走在街上问路,即使沟通不畅,他们也总是尽力帮忙。”他说,“这种对待旅行者的开放与温暖,并非哪里都能遇见。”
演出前,赫尔维茨特地抽时间参观了博物馆。从陶器到青铜器,跨越数千年的文物令他动容。“这些展品让我意识到,这里的文明可以上溯至三四千年,你几乎无法想象,是多少代人的智慧与辛劳,才铸就了这一切。”
作为一名创作者,赫尔维茨也在此行中汲取养分。他透露,目前正处于新电影配乐的初期创作阶段,即便在广州期间,他也在酒店房间放置键盘,坚持工作。
“在这里创作其实很合适。”他说,“当我走进博物馆,看到那些穿越时间依然熠熠生辉的文物,会不禁思考何为‘永恒’。作为创作者,我的作品或许体量不大、周期不长,但这样的环境无疑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。”
《爱乐之城》影片原作曲家贾斯汀·赫尔维茨分享广州印象
当《繁星之城(City of Stars)》的旋律再次于广州夜空流淌,它已不仅是洛杉矶的梦想主题曲,更融入了岭南的晚风、古树的絮语与一座城市的温度。赫尔维茨与广交的这次合作,不仅重现了银幕经典,也让音乐成为连接东西、贯通古今的流动的诗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王涵琦 张思毅
摄像/剪辑:南方+记者 张思毅
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