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8年春,战乱四起,中原大地风雨飘摇,隋炀帝杨广却仍旧窝藏在江都,似乎打算将中原的命运交给江东,放弃对北方的控制。就在这个动荡的时刻,曾被指派为保护杨广南下江都的禁卫军——骁果军内部暗潮涌动,许多人悄然策划着一项震动大局的行动:叛逃。
骁果军在隋炀帝晚期的重要性日渐增加,最早出现在大业九年(613年)。当时,隋炀帝大规模征兵,涿郡成为兵员集结的中心,他在此地“始募民为骁果”,这支军队与当时的府兵制度有所不同,属于一种雇佣性质的军队。隋炀帝之所以需要大量兵员,一方面是为了修建辽东古城以储备粮草,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筹备全国之力,准备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攻打。
隋炀帝原本寄望于这次能一举征服高丽,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。在这次远征中,有一位关键人物拖了杨广的后腿——杨玄感。作为黎阳地区的粮草督运官,杨玄感本是隋朝的忠臣,但他在黎阳起义,迅速激起了关陇贵族的广泛反响,带动了多个地方势力的支持,给隋炀帝的统治带来巨大冲击。尽管杨广最终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,但这一事件却深刻动摇了隋朝政权的根基,国内起义风起云涌,群雄纷纷崛起,志在争夺中原的统治权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尽管危机重重,杨广对高丽的执念依然未曾消退。即便连番的失败让隋朝的国运愈加艰难,他依然决意发动第三次远征,结果再次以惨败告终。随后,杨广在北巡长城途中,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,这一系列的战败无疑给了杨广极大的心理打击,也让隋朝的政权濒临崩溃。
在这样的内忧外困之际,到了616年七月,杨广在宇文述的劝说下,决定不顾一切前往江都巡游。随行护卫的正是骁果军。和往常一样,杨广特意让年仅13岁的孙子杨侗留守东都,以确保都城的安全。然而,这一走,杨广再也未曾回返。到了江都后,杨广逐渐放弃了返回的打算,甚至考虑将都城永久迁至丹阳,从此闭关自守,远离中原的纷争。
这一决定并未得到广泛支持,尤其是骁果军大多数成员来自关中,他们本只是执行任务,护送杨广下江都,谁曾想一去不返。起初,杨广试图通过安抚措施稳住这些士兵,甚至让他们在江都安家,娶妻生子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士兵们渐渐意识到,杨广并没有打算返回,他们心中的不满情绪逐步积累。许多人开始暗地里策划逃回家乡。
然而,返回故乡的路并不容易,正规途径根本无法通行,唯一的办法便是叛逃。起初,只是零星的几名骁果军尝试逃走,但都被杨广派出的骑兵追击并斩杀。杨广试图通过严厉的手段震慑其他士兵,但家乡的呼唤和对亲人的思念,始终让许多人不顾一切,毅然决定逃回故土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逃亡的队伍,情况变得愈加严重。
在这种情况下,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和他的几名同僚开始商讨叛逃事宜。他们深知,告知杨广这一计划几乎等于死路一条,而不报告又怕最后局势失控,自己也会被牵连。他们的家人早已身陷叛乱区域,关中的沦陷使得他们的处境愈加危险。经过一番挣扎,他们决定共同谋划逃亡。
司马德戡与虎贲郎将元礼、裴虔通、元敏、赵行枢等人联合密谋,虽然他们并没有过分遮掩,但尽管宫中有人传闻此事,杨广却依旧未能察觉。而即使宫女向他告密,杨广也并未放在心上,甚至将告密者处死,萧后也因了解杨广的固执而选择不再在杨广面前提及此事,叛逃的计划因此进行得异常顺利。最终,叛军定下了在三月十五日发动叛乱的计划。
然而,随着知情者越来越多,局势开始发生变化,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在于一个名为宇文智及的人。他在得知计划后,首先提出劝阻意见。他并非出于忠诚于杨广,而是深知叛逃几乎无望,历史上每次叛逃都以惨败告终,因此他提议反而应趁乱起事,争取自己的一片天地。叛逃与起事截然不同,前者是死路一条,后者则充满了机会。在群雄逐鹿的时代,谁有能力就能掌控江湖。
司马德戡等人也渐渐意识到,叛逃与其死于杨广之手,不如冒险起事一搏,而起事则需要一个合适的领导者。令人意外的是,在推选领袖时,他们并未选择最积极参与谋划的人,而是选了一个看似毫无准备、甚至毫不知情的宇文化及。这个选择显得有些荒诞,毕竟宇文化及并不具备领导才能。可是他拥有一个无可忽视的身份:他出自宇文家族,是宇文述的长子,杨广也曾对其青睐有加。
宇文化及的背景给了他领导地位的资本,尽管他的能力较弱,但出于对宇文家族的尊重,众人还是选择了他作为叛军的首领。至于他本人,面对这一推举,恐慌不已,动弹不得,甚至在第一次听到这一消息时,满身冷汗、面色苍白。但最终,他勉强接受了这一命运,开始履行起领导责任。
三月十日夜,司马德戡等人按照计划闯入宫城,成功控制了杨广。随即,武装骑兵去接宇文化及,然而他依然是个胆小如鼠的角色,面对即将成事的叛乱,依旧表现出极大的恐惧。当他被迎入朝堂,号称丞相时,终于稍微冷静下来,开始着手处理后续事务,派遣封德彝宣布杨广的罪状。
杨广最终被执行绞刑,隋朝王室几乎被屠尽,唯一幸存的秦王杨浩由于与宇文智及的关系较好,被保留性命,但他也成了一个傀儡皇帝。此后,宇文化及一跃成了大丞相,带领大军向西进发,准备回到长安。然而,路途并不平顺,骁果军内部对宇文化及的领导地位开始产生不满,许多人甚至计划谋杀他。宇文化及虽然残忍且无能,但凭借着身份与权力,一路摧残了试图反抗的士兵。
可惜他的幸运没有持续多久。面对李密的瓦岗军,宇文化及的队伍在惨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,最终他带着剩余的两万兵力败退到魏县。军心涣散、士气低落,宇文化及兄弟心情沮丧,逐渐放任自流。酒后,他对宇文智及大发雷霆,指责他将自己卷入这场毫无希望的叛乱,最终陷入了弑君的罪名。
然而,宇文智及并不甘心受责,他反驳道:“事情成功时你没说话,败了就怪我。”兄弟二人开始爆发激烈争吵,最终宇文化及陷入了绝望之中,决定为了保命自立为帝,建立许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